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资料图片)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①……“文字失语症”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说文字失语,好像挺不可思议的,哪里像失语呢?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都是话痨,在群里、朋友圈里、论坛上常常很活跃,抛梗、接梗如行云流水,表情包比谁都多,段子一个接一个,张口就是流行语,没失语啊。其实,这正是失语的病症之一:离开这些社交平台装置和网络流行语,便不会说话了。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达,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未经你的思考和语言生成,梗借助你的指尖和嘴把自己说了出来,你不过是那些梗的通道。久而久之,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便被梗塞住了,成为“语梗”患者,也就是文字失语症,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达想法的能力。
网络空间和社交空间中,有些人好像特别能“说”,处于表达的活跃状态,但那种表达并非自我的语言创造与生成,而是网络和流行的语言生成。社会学家伯格曼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装置范式理论”: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的表达和交流越来越依赖那种电子媒介装置,这些装置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表达,设计得越来越人性化和友好性,便捷易上手。应用界面、短视频、表情包、流行语、梗、段子,很多人看上去所谓的“能说”,不过是依赖这些“装置”而已,就像一个脱口秀选手依赖着提词器,离开电子媒介装置自动生成的一套语言,进入需要自我生成语言的现实生活或创作场景,便严重失语了。
这是“重视频、轻文字”的电子媒介装置依赖带来的严重问题:停思,无思,文字断片。必须有意识地跳出那种装置依赖,训练自身在思维中主动去生成语言和文字的能力,才能治好文字失语症。表达是具有创造性的,从“所想”到“说出”是极为艰难的工作。也就是说,言语和文字表达并不是现成的,它是一个生产和创造的过程。依赖梗、表情包、流行语的人之所以“失语”,是因为在“被梗说”“被表情包说”“被流行语说”中,失去了思考过程和文字的自我生成能力。
(摘编自曹林《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
材料二:
电子媒介在不断丰富阅读方式的同时,也使阅读逐渐趋向碎片化、浅层化。人们的注意力被应接不暇的网络推送分散,追求效率的快餐式阅读催生了大量日新月异的网络流行语。如今,它们充斥着网络舆论场的公共讨论空间,在为语言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却也无形中让很多网民患上了“文字失语症”,侵蚀着人们进行深度思考与严肃表达的能力。
必须承认,在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速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更为便捷的电子媒介取知识,而网络新词的特点正迎合了网络语境的需求,使语言在新的表达空间中焕发新活力。首先,网络新词表达效率高、认同广,有助于大批知识水平、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网民在网络这一选代极快的语境中,依靠网络用语这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迅速找到归属感、认同感,打开交流的契机。同时,网络新词有大量缩写、谐音,表意生动,词汇简短,语言的通俗化在力求打破知识文化垄断的当今,有利于快而广的传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内卷”“躺平”这样深刻反映时代、表意生动形象的网络词语渐渐被严肃语境吸收、接纳,也有“囧”这样符合汉语象形文字特征的词以其生动独特的新意项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然而久食其赐,在大量网络新词的洗脑下,人们也逐渐失去了深度思考和严肃表达的能力,患上“万物皆可绝绝子”的文字失语症。究其根本,网络新词高效的表达背后,是对感受粗暴的归类和标签化:一切正向赞赏的情感都可归为“绝绝子”,愤懑不解恼恨皆可归作“乌鱼子”……在享受高效表达的同时,语言品质却也随着自身惰性的拉扯而下坠、失重;在习惯于粗浅、娱乐化的表达之后,人们无法再进行细腻、谨严的思考,浅尝辄止的阅读无形中降低了人们对于语言丰厚内涵细腻的感受能力,只能在模糊的失焦镜头中对事物进行粗暴分类。于是,人们通过碎片化阅读习得的将不再是表意含蓄、内蕴丰厚的严肃表达,而是那些冲击力强、吸引眼球但实际内涵空洞的网络词语。当人们脑海中的词库规模越来越小、内容越来越浅薄,他们的表达便无法再精准传达自身感受,从而患上文字失语症。
值得警惕的是,“文字失语症”的泛滥将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首先,“文字失语症”无助于个人提升自身修养和境界,更有损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形象,阻碍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如今,提笔忘字、表达退化的现象已呈泛化之势。不仅如此,人们语言审美和鉴赏能力的钝化更将使中国广博精深、独具魅力的传统语言文化成为无人问津、被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不仅其已有的价值内涵将逐渐被人们淡忘,而且得不到传承与发展的语言也难以避免因丧失活力而变得僵化陈旧。其次,“文字失语症”使得高度模式化的“梗”、追求感官刺激的网络流行语以同质化的形式大量传播,污染了网络舆论场的语言环境。当严肃理性的严谨表达逐渐让位于浅薄而娱乐化的调侃戏谑,愈发带有攻击性的语言使人们逐渐放弃在对话之前仔细思考,转而陷入无脑的非理性狂热中彼此攻讦,本就因多元意见而割裂的网络舆论场将因此更难以通过理性平和的对话以寻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共识。
(摘编自李嘉宇《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警惕文字失语症的泛滥》)
【注】①绝绝子:网络流行语,意为“太绝了”,既可表示极好的赞美,也可表示极差的嘲讽,②乌鱼子:网络谐音梗,即“无语子”,意为“无语了”,常表达无奈、不解、愤懑等情绪。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装置范式”在文中是指人们按电子媒介装置设计好的语言方式去表达和交流。这种范式可能导致“失语”。
B. “被表情包说”,意思是在网络社交中依赖聊天软件生成的表情符号来表达交流,缺乏言语的自我生成。
C. 电子媒介、网络推送、快餐式阅读等,这些都是网络流行语产生的背景,而流行语的产生则有利有弊。
D. 网络流行语的大量传播使人们逐渐失去深度思考和严肃表达的能力,也损害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形象。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些在微信群、论坛里侃侃而谈、表达活跃的人,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些“语梗”患者。
B. 电子媒介装置可以自动生成相关语言范式,在现实生活场景的表达中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C. 网络新词虽通俗化、表达效率高、认同广,但同时也空洞浅薄同质化,因而不被严肃语境认同
D. 文字失语症会污染网络舆论场的语言环境,使得网络舆论场很难通过理性平和的对话达成共识。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空间和社交空间中,有些人之所以特别能说,是因为他们创造与生成了一套自我语言系统。
B. 重视频轻文字带来的“停思、无思、文字断片”问题,实质上是阅读和表达能力的灾难性退化。
C. 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在电子媒介时代无人问津,是因其丧失了活力、得不到发展而变得僵化陈旧。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网络流行语是导致人们患上文字失语症的罪魁祸首,应警惕它的泛滥。
4. 根据材料内容,给“文字失语症”下一个定义。
5. 同样是关于“文字失语症”的论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写作意图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根据上述材料为治疗文字失语症开两条合理的“处方”。
【答案】
1. D 2. D 3. B
4. “文字失语症”是指依赖社交平台装置和网络流行语进行交流而非自我语言创造与生成,致使正常的表达能力弱化的一种社会问题。
5. 不同:材料一侧重于揭示文字失语症的成因,材料二侧重于揭示文字失语症的泛滥将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处方:①有意识地跳出对电子媒介装置的依赖,训练自身在思维中主动生成语言和文字的能力。②戒除对网语、缩写、谐音梗、表情包的依赖,戒除粗浅、娱乐化的表达,多用完整的文字表达。③有意识地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中用深阅读、读经典、勤积累代替浅思考,丰富词库和思想,提升语言品质。④不要让网络社交替代现实社交,多关注现实生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网络流行语的大量传播……也损害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形象”错,材料二说“‘文字失语症’无助于个人提升自身修养和境界,更有损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形象,阻碍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可见,张冠李戴,损害“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形象”的是“文字失语症”。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些‘语梗’患者”错,根据材料一“他们中的很多人,似乎都是话痨,在群里、朋友圈里、论坛上常常很活跃,抛梗、接梗如行云流水,表情包比谁都多,段子一个接一个,张口就是流行语,没失语啊”分析,选项中的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些“语梗”患者的分析过于绝对。
B.“在现实生活场景的表达中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错,相反,这种电子媒介装置自动生成的“语言范式”,在“现实生活或创作场景”的表达中,就失去了作用。
C.“网络新词……因而不被严肃语境认同”错,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内卷’‘躺平’这样深刻反映时代、表意生动形象的网络词语渐渐被严肃语境吸收、接纳,也有‘囧’这样符合汉语象形文字特征的词以其生动独特的新意项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可知,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新词都不被严肃语境认同,如“内卷”“躺平”“囧”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A.“是因为他们创造与生成了一套自我语言系统”错,原因分析错误,是因为“他们的表达是网络和流行的语言生成”。
C.“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在电子媒介时代无人问津,是因其丧失了活力、得不到发展而变得僵化陈旧”因果逻辑错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无人问津”,是“人们语言审美和鉴赏能力的钝化”使然。
D.“都认为”错,材料一认为文字失语症的成因是人们对“电子媒介装置”的依赖,材料二认为是“大量网络新词的洗脑”。
4.本题考查学生给文中重要概念下定义的能力。
首先从“‘文字失语症’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提取属概念“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
从“这正是失语的病症之一:离开这些社交平台装置和网络流行语,便不会说话了”中提取种差“依赖社交平台装置和网络流行语进行交流”;
从“那种表达并非自我的语言创造与生成,而是网络和流行的语言生成”中提取种差“非自我语言创造与生成”;
从“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达想法的能力”“当人们脑海中的词库规模越来越小、内容越来越浅薄,他们的表达便无法再精准传达自身感受,从而患上文字失语症”中提取种差“致使正常的表达能力弱化”;
最后采用“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的形式加以整理:“文字失语症”是指依赖社交平台装置和网络流行语进行交流而非自我语言创造与生成,致使正常的表达能力弱化的一种社会问题。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归纳文章内容,并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分析两则材料的侧重点
根据“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达,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未经你的思考和语言生成,梗借助你的指尖和嘴把自己说了出来,你不过是那些梗的通道。久而久之,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便被梗塞住了,成为‘语梗’患者,也就是文字失语症,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达想法的能力”“很多人看上去所谓的‘能说’,不过是依赖这些‘装置’而已,就像一个脱口秀选手依赖着提词器,离开电子媒介装置自动生成的一套语言,进入需要自我生成语言的现实生活或创作场景,便严重失语了”“网络空间和社交空间中,有些人好像特别能‘说’,处于表达的活跃状态,但那种表达并非自我的语言创造与生成,而是网络和流行的语言生成”可知:材料一侧重于揭示文字失语症的成因;
根据“在大量网络新词洗脑下,人们也逐渐失去了深度思考和严肃表达的能力,患上‘万物皆可绝绝子’的文字失语症”“‘文字失语症’的泛滥将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首先,‘文字失语症’无助于个人提升自身修养和境界,更有损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形象,阻碍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而且得不到传承与发展的语言也难以避免因丧失活力而变得僵化陈旧。其次,‘文字失语症’使得高度模式化的‘梗’、追求感官刺激的网络流行语以同质化的形式大量传播,污染了网络舆论场的语言环境。当严肃理性的严谨表达逐渐让位于浅薄而娱乐化的调侃戏谑,愈发带有攻击性的语言使人们逐渐放弃在对话之前仔细思考,转而陷入无脑的非理性狂热中彼此攻讦,本就因多元意见而割裂的网络舆论场将因此更难以通过理性平和的对话以寻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共识”可知:材料二侧重于揭示文字失语症的泛滥将对社会造不同成严重危害。
(2)为治疗文字失语症开两条合理的“处方”
根据“这是‘重视频、轻文字’的电子媒介装置依赖带来的严重问题:停思,无思,文字断片。必须有意识地跳出那种装置依赖,训练自身在思维中主动去生成语言和文字的能力,才能治好文字失语症”建议:有意识地跳出对电子媒介装置的依赖,训练自身在思维中主动生成语言和文字的能力。
根据“应用界面、短视频、表情包、流行语、梗、段子,很多人看上去所谓的‘能说’,不过是依赖这些‘装置’而已,就像一个脱口秀选手依赖着提词器,离开电子媒介装置自动生成的一套语言,进入需要自我生成语言的现实生活或创作场景,便严重失语了”建议:戒除对网语、缩写、谐音梗、表情包的依赖,戒除粗浅、娱乐化的表达,多用完整的文字表达。
根据“在享受高效表达的同时,语言品质却也随着自身惰性的拉扯而下坠、失重;在习惯于粗浅、娱乐化的表达之后,人们无法再进行细腻、谨严的思考,浅尝辄止的阅读无形中降低了人们对于语言丰厚内涵细腻的感受能力,只能在模糊的失焦镜头中对事物进行粗暴分类。于是,人们通过碎片化阅读习得的将不再是表意含蓄、内蕴丰厚的严肃表达,而是那些冲击力强、吸引眼球但实际内涵空洞的网络词语。当人们脑海中的词库规模越来越小、内容越来越浅薄,他们的表达便无法再精准传达自身感受,从而患上文字失语症”建议:有意识地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中用深阅读、读经典、勤积累代替浅思考,丰富词库和思想,提升语言品质。
根据“提笔忘字、表达退化的现象已呈泛化之势。不仅如此,人们语言审美和鉴赏能力的钝化更将使中国广博精深、独具魅力的传统语言文化成为无人问津、被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不仅其已有的价值内涵将逐渐被人们淡忘,而且得不到传承与发展的语言也难以避免因丧失活力而变得僵化陈旧”“语言的通俗化在力求打破知识文化垄断的当今,有利于快而广的传播”建议:不要让网络社交替代现实社交,多关注现实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怀鲁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枢,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文本二
秋夜(节选)①
巴金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从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炫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这不是第一回了。过去跟先生本人接近,或者翻阅先生著作的时候,我接触到这颗燃烧的心,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
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燃烧,跟着他到了窗前。我记起了,多少年来这颗心就一直在燃烧,一直在给人们指路。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我知道多少年轻人带着创伤向他要求帮助,他细心地治好他们的伤,让他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
雨住了,风也消逝了。天空不知在什么时候露出一点点灰色。夜很静。连他那颗心“必必剥剥”地燃烧的声音也听得见。他拿一只手慢慢地压在胸前,我觉得他的身子似乎微微地在颤动,我听见他激动地、带感情地说:
“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可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什么不可以拿出来的?”
“难道为了你们,我还有过什么顾虑?”
“难道我曾经在真理面前退却?在暴力面前低头?”
“为了追求真理我不是敢说,敢做,敢骂,敢恨,敢爱?”
“我所预言的‘将来的光明’不是已经出现在你们的眼前?”
“那么仍然要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
“勇敢地继续向着更大的光明前进!”
静寂的夜让他的声音冲破了。仿佛整个空间都骚动起来。从四面八方送过来响应的声音。声音渐渐地凝结在一起,愈凝愈厚,好像成了一大块实在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送来了火,它一下子就燃烧起来,愈燃愈亮,于是整个房间,整个夜都亮起来了,就像在白天一样。那一块东西继续在燃烧,愈烧愈小,终于成了一块像人心一样的东西。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
我再看窗前鲁迅先生的身形,它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不见了。我连忙跑到窗前。我看出来:像初日那样挂在天空里的就是先生的燃烧的心。我第一眼只看到一颗心。可是我仰起头仔细再看,先生的慈祥的脸庞不是就在那儿?他笑得多么快乐!真是我从未见过的表示衷心愉快的笑脸!
我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阖上,我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也在书上燃烧……原来我俯在摊开的先生的《野草》上做了一个秋夜的梦。
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
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
【注】①选自《世界美文观止》。选文作于1956年9月。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去世,22日出殡,巴金等作家扶枢上了灵车,缓缓前往万国公墓。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作者仍细致交代自己“收拾行李”“乘船到上海”“洗澡”“吃饭”等琐屑之事,是为了使文章更真实,推进更合理。
B. “在此地似乎都太渺小”,作者的这一看法,是基于把“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同鲁迅先生逝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而得出的。
C. 文中“更猛烈的寂光”“微红的新月”等形象极富象征意味,象征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却并未消失,转化为崭新而强大的能量。
D. 文中节奏急促、语势强烈的大量短句,既可以传达出作者惊闻鲁迅逝世的急迫心绪,也能细致而严密地阐发对伟大人物价值的理性思索。
7. 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营造了一个雨骤风狂、昏暗压抑的环境氛围,一是为了揭示现实的残酷,二是为了反衬鲁迅先生的光芒。
B. 文中反复提到鲁迅先生“燃烧的心”,作者借此想表现鲁迅先生为了帮助青年,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
C. 梦境中,鲁迅先生的一席话是期望我们:管自己生活,勇敢追求真理,不在暴力面前低头,勇敢向光明前进。
D. 文章通过梦境来回忆鲁迅先生的言行,体现其精神品质;通过现实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8. 文本一中画线部分作者为什么说“因鲁迅的一死”既“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又“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请简要分析。
9. “比较阅读”是指通过对两篇或多篇文章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见解。比较角度的选择是比较阅读的关键所在。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是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若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你认为最佳的“比较角度”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和依据。
【答案】
6. B 7. C
8. ①“因鲁迅的一死”,人们能认识到我们这个民族曾出现过鲁迅先生这样的伟大人物,因而民族尚可以有为。②人家看出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人不拥护、爱戴、崇仰鲁迅先生,因而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9. 示例一:比较角度:文章的风格比较。《怀鲁迅》的语言雄浑有力,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的敬仰与内心的激愤。《秋夜》语言深沉,感情深挚饱满,既包含对鲁迅先生的思念与崇敬,也表现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影响。通过比较能较好把握同题材作品不同语言风格,加深对鲁迅精神的理解。
示例二:比较角度:对鲁迅的认识评价比较。《怀鲁迅》更多地评价鲁迅的死对于民族国家的影响和意义,《秋夜》侧重于表现鲁迅燃烧的心,展示鲁迅精神的能量;通过比较丰富对鲁迅的认识,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精神。(还可从写作背景、写作意图、表现技巧等角度比较,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是为了使文章更真实,推进更合理”理解错误,目的是表现内心的急切。
C.“转化为崭新而强大的能量”牵强附会,“寂光”“新月”象征在鲁迅精神感召下形成的新生力量和新的改变。
D.“细致而严密地阐发对伟大人物价值的理性思索”是依托长句而不是短句来实现的。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揭示现实的残酷”无中生有,本文写于1956年。
B.“作者借此想表现鲁迅先生为了帮助青年,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理解片面,燃烧的心含义非常丰富。
D.“通过现实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分析错误,文章崇敬怀念之情的表达并没有现实和梦境的截然区分。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①“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结合文本一“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和文本二“其实不仅是我,当时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它愈燃愈往上升,渐渐地升到了空中,就挂在天空,像一轮初升的红日”可知,人们自觉地祭奠鲁迅,表现出对伟大人物的崇敬,鲁迅就像太阳,精神照耀民族大地,带来民族希望。“因鲁迅的一死”,人们能认识到我们这个民族曾出现过鲁迅先生这样的伟大人物,因而民族尚可以有为。
②“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结合文本一“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可知,文章隐隐指出当时确有人反对鲁迅先生,不知拥护,爱戴,崇仰伟大人物,人家看出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人不拥护、爱戴、崇仰鲁迅先生,因而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两篇文章“比较角度”很多,可以从文章风格角度,也可以从对人物的评价角度,还可从写作背景、写作意图、表现技巧等角度进行比较,言之成理即可。
文章的风格比较。《怀鲁迅》“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文中大量长句,传达出作者对鲁迅的敬仰与内心的激愤,语言雄浑有力。《秋夜》“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可是在先生的书上,我的确看到了他那颗发光的燃烧着的心”文章通过梦境来回忆鲁迅先生的言行,体现其精神品质;通过现实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语言深沉,感情深挚饱满,既包含对鲁迅先生的思念与崇敬,也表现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影响。
通过比较能较好把握同题材作品不同语言风格,加深对鲁迅精神的理解。
对鲁迅的认识评价比较。《怀鲁迅》“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更多地评价鲁迅的死对于民族国家的影响和意义,《秋夜》“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望着这颗心,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他走到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发光,生热”侧重于表现鲁迅燃烧的心,展示鲁迅精神的能量。
通过比较丰富对鲁迅的认识,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济,字汝楫,腾骧卫人。正德六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山西巡抚李钺劾左、右布政使倪天民、陈达。吏部请黜之,帝不许。济疏争,不省。帝幸宣府、榆林,济皆疏请回銮。诏封许泰、江彬伯爵,又与诸给事中力争,皆不报。世宗即位,出核甘肃边饷。嘉靖改元,进刑科都给事中。主事陈嘉言坐事下狱,济疏救,不许。廖鹏父子及钱宁党王钦等,皆以从逆论斩,鹏等夤缘中人冀脱死。济上言;“自来死囚临斩,鼓下犹受诉词。奏上得报,已及日肝,再请而后行刑,则已薄暮。殊非与众弃之之意。乞自三请后,鼓下不得受词。鹏、钦等罪甚当,幸陛下勿疑。”诏自今以申酉行刑,鹏等竟缓决钦后以中旨免死济力争不听。故事,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科签发驾帖。千户白寿赍帖至,济索原奏,寿不与,济亦不肯签发。两人列词上。帝先入寿言,竟诎济议。中官崔文仆李阳凤坐罪,已下刑部。帝受文诉,移之镇抚。济率六科争之,不听。都督刘晖以奸党论戍,有诏复官。甘肃总兵官李隆嗾乱军杀巡抚许铭,逮入都,营免赴鞠。济皆力陈不可,帝从其言。晖夺职,隆受讯伏辜。后父陈万言奴何玺殴人死,帝命释之。济执奏曰:“万言纵奴杀人,得免为幸,乃并释玺等,是法不行于戚畹奴也。”济在谏垣久,言论侃侃,多与权幸相枝柱,直声甚震,帝滋不能堪。“大礼”议起,廷臣争者多得罪。既而遮诸朝臣于金水桥,伏哭左顺门,受杖阙廷。越十二日再杖,谪戍辽东。十六年册立皇太子,赦诸谪戍者,济不与,卒于戍所。
(节选自《明史·刘济传》)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鹏A等B竟C缓D决E钦F后G以H中I旨J免K死L济M力N争O不P听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黜,指罢免,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则思正身以黜恶”的“黜”字意思不相同。
B. 省,指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与《劝学》中“日参省乎己”的“省”字意思相同。
C. 逮,指捉拿,逮捕。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字意思不同。
D. 滋,意为更加,与《屈原列传》中“不获世之滋垢”的“滋”字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旧例,厂卫逮捕了人犯,一定要携带原奏送交刑科,才能签发驾帖。千户白寿不按规矩行事,刘济秉公办事,对其不予签发。
B. 皇后的父亲陈万言纵容奴仆何玺打人致死,皇帝下令庇护。刘济认为陈万言可以有幸免罪,但释放何玺等人,这是法律不能允许的。
C. 刘济在谏官官署任职时间较长,为官以来正直敢言,上疏进谏多与权贵宠臣相抵触。正直的声誉虽然很高,但皇帝对其不能忍受。
D. “大礼”争议兴起后,皇帝命人在金水桥阻拦诸位朝臣,刘济于是到左顺门伏地痛哭,触怒皇帝,两次遭到杖责,最终发配辽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廖鹏父子及钱宁党王钦等,皆以从逆论斩,鹏等夤缘中人冀脱死。
(2)甘肃总兵官李隆嗾乱军杀巡抚许铭,逮入都,营免赴鞠。
14. 李济久在谏垣,时有进谏,但少有采纳。文中哪些决策,皇帝采纳了李济的谏言?
【答案】
10. E L O 11. B 12. B
13. (1)廖鹏父子以及钱宁同党王钦等人,都以跟随叛乱判处斩首,廖鹏等人攀附宦官希望能免除死罪。
(2)甘肃总兵官李隆唆使乱军杀死巡抚许铭,被逮捕到都城,经人营救免于审讯。
14. ①都督刘晖被罢免职务。
②甘肃总兵官李隆受审伏法。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廖鹏等人竟然缓期处决。王钦后来由内廷直接发出的谕旨免死。刘济极力抗争,皇帝不听。
原文“鹏等竟缓决”和“钦后以中旨免死”“济力争”中,三句句子的主语分别为“鹏等”“钦”“济”这几个人。句子主语不同,应在中间断开,故可在E、L处断开;“不听”是对“济力争”的反应,其前省略了主语皇帝,故应在O处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
A.原文“黜”意为罢免,“则思正身以黜恶”中的“黜”意为罢除、去除。句意:吏部请求罢免他们/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
B.说法有误,原文中的“省”意为“理会”。句意:皇帝不理会/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C.“逮奉圣朝”中的“逮”意为“到了”。句意:厂卫逮捕了人/到了晋朝建立。
D.“不获世之滋垢”中的“滋”意为“黑”。句意:皇帝逐渐不能忍受/不沾染尘世的污垢。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纵容奴仆何玺打人致死”错,原文为“后父陈万言奴何玺殴人死”,并非是陈万言纵容奴仆何玺打人致死。“这是法律不能允许的”错,根据原文,如果释放何玺,这是法律不能施行于外戚的奴仆的表现。
13.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党”,同党;“论斩”,判处斩首;“夤缘”,攀附;“冀”,希望。
(2)“嗾”,唆使;“逮入都”,被逮捕到都城;“营”,营救;“免赴鞫”,免于审讯。
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都督刘晖以奸党论戍,有诏复官。甘肃总兵官李隆嗾乱军杀巡抚许铭,逮入都,营免赴鞠。济皆力陈不可,帝从其言。晖夺职,隆受讯伏辜”可知,在①都督刘晖被罢免职务,②甘肃总兵官李隆受审伏法这两件事上,皇帝采纳了李济的谏言。
参考译文:
刘济,字汝楫,是腾骧卫人。正德六年考中进士。由庶吉士授任吏科给事中。山西巡抚李钺弹劾左、右布政使倪天民、陈达。吏部请求罢免他们,皇帝不允许。刘济上疏争论,皇帝不理会。皇帝驾临宣府、榆林,刘济都上疏请求皇帝回京。皇帝下诏册封许泰、江彬为伯爵,刘济又与众给事中上疏力争,都不回复。世宗即位,刘济出京核查甘肃边区军饷。嘉靖元年,升为刑科都给事中。主事陈嘉言因事获罪下狱,刘济上疏营救,皇帝不答应。廖鹏父子以及钱宁同党王钦等人,都以跟随叛乱判处斩首,廖鹏等人攀附宦官希望能免除死罪。刘济上疏说:“自古以来死囚临斩,鼓下仍然接受诉词。禀奏皇上得到批复,已经接近日暮,再请示而后行刑,就已经傍晚。绝对没有与众人一同抛弃他们的意思。请求自三次请求之后,鼓下不得接受诉词。廖鹏、王钦等人定罪十分恰当,希望陛下不要迟疑。”下诏从今以后在申时酉时行刑,廖鹏等人竟然缓期处决。王钦后来由内廷直接发出的谕旨免死。刘济极力抗争,皇帝不听。按照旧例,厂卫逮捕了人,一定要取原奏情况送刑科签发驾帖。千户白寿携带驾帖到刑科,刘济索要原奏,白寿不给,刘济也不肯签发。两人列词呈上,皇帝先接受了白寿的进言,竟然拒绝刘济的奏议。宦官崔文的奴仆李阳凤犯罪,已交刑部。皇帝接受崔文的诉说,把他移交镇抚司。刘济率领六科抗争,皇帝不听。都督刘晖因勾结奸党判处戍边,皇帝下诏恢复他的官职。甘肃总兵官李隆唆使乱军杀死巡抚许铭,被逮捕到都城,经人营救免于审讯。刘济都极力陈述不可行,皇帝听从了他的话。刘晖被削职,李隆受审伏法。皇后的父亲陈万言的奴仆何玺打人致死,皇帝下令释放他。刘济上奏说:“陈万言纵容奴仆杀人,得以免罪是很幸运的,然而一并释放何玺等人,这是法律不能施用于外戚的奴仆。”刘济在谏官官署时间久,言论侃侃,多与权贵宠幸相抵触,正直的声誉很高,皇帝逐渐不能忍受。“大礼”争议兴起,廷臣争辩的人很多获罪。不久皇帝命人在金水桥阻拦诸位朝臣,刘济在左顺门伏地痛哭,在朝廷上受到杖责。过了十二天又受到杖责,谪戍辽东。十六年册立皇太子,赦免众多谪戍的人,刘济不在其中,死在了戍守之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行
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到农家男女无论声音还是容颜尽显其欢欣与喜悦,使用了互文手法。
B. 因为丰收,平日愁怨一洗而空。也不用为了逃避官府盘剥,夫妻再话别离。
C. 炎炎夏日,麦浪滚滚。因为丰收,即使天气炎热,也能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D. 本诗语言质朴无华,于平易中见深刻。感情亦喜亦悲,显出文势跌宕之美。
16. 这首诗对残酷的封建剥削作了无情的揭露。丰收之年,农民生活尚不如意,如遇歉收之年,农民可能会有何种遭遇呢?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
15. B
16. 示例:①食不果腹,衣不蔽体;②变卖家资(牛犊),抵交赋税;③无力交税,身陷牢狱。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 “也不用为了逃避官府盘剥,夫妻再话别离”错,本诗第二句“言语别”意为“连话语的音调也与平常不同”。这两句写平日寡欢少乐、愁眉苦脸的男男女女因为收成好而欣喜万分,说话也温和悦人。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写麦、茧丰收的结果。麦打成粮,蚕茧织成绢丝,农民却无法自己享受这些劳动成果,而不得不把粮、绢的大部分送给官家缴纳赋税。据此概括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两句,更为沉痛。农民在丰收的年景里,并不指望打下的粮食自己吃,织好的绢自己穿,只指望能免除到城里卖黄犊,以缴纳横敛之灾就行了。据此概括出变卖家资(牛犊),抵交赋税;
最后两句借农民之口,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农民说自家并不计较是否吃得好穿得好,认为只要不进县衙门吃官司那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据此概括出无力交税,身陷牢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通过点拨引导,鼓励学生不必多虑,大胆讲出自己志向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描写梦境重聚的场景,不是热情亲昵的拥抱,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伤心凄然细节,显示出作者的奇崛笔力。
(3)伯牙子期的典故,常常出现在古诗之中,例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用到了它。
【答案】
(1)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2)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3)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惟、聊、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幼无大志,自谓不过是一只燕雀,不敢怀“鸿鹄之志”。小学毕业时是1923年,我十二岁。当时山东省立第一中学 ① ,为众人所艳羡追逐,我连报名的勇气都没有,只敢报考正谊中学,这所学校绰号不佳——A“破正谊”,与“烂育英”相映成双。
破正谊确实有点“破”,首先是教员水平不高,从生物教员把B“玫瑰”读为jiukuai就 ② ,但也并非全破。校长鞠思敏先生是山东教育界的老前辈,人品道德,有口皆碑;民族气节,远近传扬;生活作风,朴实无奢。他立下了一条规定:每周一早晨上课前,召集全校学生,集合在操场上,听他讲话。他讲的都是为人处世、爱国爱乡的大道理,从不间断。
教员也不全是jiukuai先生,其中也间有 ③ 。有一个姓杜的国文教员,年纪相当老了。由于肚子特大,同学们送他一个绰号“杜大肚子”,名字反隐而不彰了。他很有学问,对古文,甚至对盛行于明清的C“选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我曾胆大妄为,写过一篇类似骈体文的作文。他用端正的蝇头小楷,把作文改了一遍,给的批语是:D“欲作花样文章,非多记古典不可。”可怜我当时只有十三四岁,读书不多,腹笥瘠薄,哪里记得多少古典!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A、B、C、D四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0.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语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
18. ①赫赫有名②可见一斑③饱学之士
19. ①. A ②. C
20. ①四字短语连用,典雅有力,节奏感强。
②运用排比,从私德、气节和作风等方面对鞠思敏校长做出充分肯定和赞美。与前文其他低水平教员形成对比,凸显鞠思敏校长的优秀拔群。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能力。
第一处,根据后句“为众人所艳羡追逐”可知,此处是说当时山东省立第一中学非常有名气,故选用“赫赫有名”。
赫赫有名:形容声名非常显著。
第二处,根据前句“从生物教员把‘玫瑰’读为jiukuai”可知,此处是说从一个词读音不准可知道教员水平不高的现象,故选用“可见一斑”。
可见一斑: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第三处,根据前句“教员也不全是jiukuai先生”和后句“有一个姓杜的国文教员……他很有学问,对古文,甚至对盛行于明清的‘选学’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用端正的蝇头小楷,把作文改了一遍,给的批语是:‘欲作花样文章,非多记古典不可。’”可知,此处是说教员中也间有学问渊博的人,故选用“饱学之士”。
饱学之士:学问渊博的人。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破正谊”表特定称谓。B.“玫瑰”表强调。C.“选学”表特定称谓。D.“欲作花样文章,非多记古典不可。”表引用。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1)从句式角角度分析
“人品道德”“有口皆碑”“民族气节”“远近传扬”“生活作风”“朴实无奢”四字短语连用,典雅有力,节奏感强。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
“人品道德,有口皆碑:民族气节,远近传扬;生活作风,朴实无奢”运用排比,从私德、气节和作风等方面对鞠思敏校长做出充分肯定和赞美。与前文其他低水平教员形成对比,凸显鞠思敏校长的优秀拔群。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到冷饮, ① “冰淇淋”是个舶来词, 源自英文“ice cream”。从语源上说,这个词一半是意译,一半是音译:ice即冰,采用意译而指冷冻品,更为直观和形象;cream有乳剂、奶油、奶油色以及膏状物等意。从中也可以看出,当代的冷饮,与乳制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关于冰淇淋的来历,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在宫廷吃到了冰酪,然后将其制作技术带回了欧洲,这成为冰淇淋的“滥觞”。 ② 。首先,马可·波罗是个做大生意的人,不见得会注意到冰淇淋做法这种“细枝末节”。他在《游记》里盛赞元廷的纸币是“大汗的点石成金术”,可是回到意大利之后也未在当地推广过纸币, ③ ?其次,若马可·波罗此举属实,为何关于意大利冰淇淋的可信记载却在几个世纪后才姗姗来迟呢?更不用说,英国出版的《牛津大辞典》中首次给冰淇淋定名“ice cream”,已经是1769年的事情了。或许,符合逻辑的推论是马可·波罗这位来自威尼斯的探险家在中国品尝过冰冻甜点却没有从中国带任何烹饪或冷冻技术到意大利。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21. ①人们常会想到“冰淇淋”②但这种说法值得怀疑③更何况是冰淇淋呢
22. 马可•波罗这位来自威尼斯的探险家在中国品尝过冰冻甜点,但他没有从中国带任何烹饪或冷冻技术到意大利,这是符合逻辑的推论。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上句说“提到冷饮”,下句引出“冰淇淋”这个词,可见此处应填:人们常会想到“冰淇淋”
②前文在说“关于冰淇淋的来历”的一种说法,后文对这一说法进行否定,此处为过渡句,应填:但这种说法值得怀疑。
③前文“马可·波罗是个做大生意的人,不见得会注意到冰淇淋做法这种‘细枝末节’”强调冰淇淋事小,回国推广冰淇淋的可能性更不大,应填:更何况是冰淇淋呢。
22.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首先抽出主干“符合逻辑的推论是”,用“这”指代,单独成句,改为:这是符合逻辑的推论。
再把原句中的修饰语独立出来:“马可·波罗这位来自威尼斯的探险家在中国品尝过冰冻甜点”直接单独成句;把“却没有从中国带任何烹饪或冷冻技术到意大利”改为“但他没有从中国带任何烹饪或冷冻技术到意大利”。
最后按照逻辑梳理句子顺序,连贯表述即可。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古镇游异军突起,但很多兴冲冲“杀”进古镇的游客最后却是败兴而归:茶叶、首饰、瓷器、古玩、臭豆腐、烤肉串……几乎“千镇一面”。
但是,如果古镇里就只有几栋古建筑,几块砖瓦,几进院落,抑或几处溪桥,几盏宫灯而没有相应的商铺、餐饮、住宿甚至交通等配套,谁在那里停得住?所以,有人认为,古镇要能让人流连忘返,应该与时俱进,商业加持。
如果你是某古镇所在地的地方领导,手里拥有这样“独一无二”或“历史悠久”的古镇资源,你将怎样利用这一资源造福一方百姓,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呈现当下异军突起的古镇的发展现状——商业化、同质化严重,让游客来过就再也不想来,或者见识过一个,等于领略过所有。材料同时指出与时俱进、商业加持对于古镇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认,想要吸引游客,相应的配套设施必须跟上,为游客带来便捷舒适旅游条件。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古镇商业化的问题。基础配套设施应当完善;但复制粘贴成风的、唯“钱景”至上、“十级滤镜”成瘾等此类“与时俱进”的商业化则应当避免。
题目要求考生以古镇地方领导的身份,思考如何利用古镇资源造福一方百姓。写作时,当从材料给出的角度进行思考,如何打造别具一格的发展模式,以吸引游客,拉动地方经济。比如:因地制宜,要从古镇自身的历史文化或建筑特色中挖掘独有的文化符号,并做好商业化与文化保护传承之间的平衡,努力从源头走出同质化误区;要有长远发展的意识,在保护古镇历史文化和商业运营之间取得平衡,有关部门要制定长远的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商业竞争,保持古镇的宜居性和文化环境;实施严格的商业管理制度,给予商家支持和激励,鼓励商家提供更具有本地特色的商品和服务,激发游客的兴趣和购买欲望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因地制宜谋特色,千城一面不可取。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因地制宜,古镇要从自身的历史文化中找到独有的文化符号。二、古镇开发在文化和商业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通过商业开发,让沉睡的传统文化“活起来”,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并适应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推出与文创产品、餐饮、手工艺、演艺等产业业态的融合发展。三、提升游客体验,推出独特商业创意。古镇要在精致化产品、精细化服务、精彩性活动和精益化运营上下功夫,要常变常新、常新常变。增加游客对古镇的兴趣与了解。
立意:
1.因地制宜谋特色,千城一面不可取。
2.立足文化根基,打造古镇特色品牌。
3.过度商业化不可取,古镇应有独特美。
标签:
-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
- 任性贷逾期几天上征信 天天观热点
- 世界速递!规模更大 内容更丰富 2
- 西安:长安大学城高校毕业成果联展5
- “后春节档”持续发力!《你好,李
- 河南农村网络零售额缘何“节节攀升
- 河南:将“文旅+”进行到底|世界观察
- 即饮咖啡减碳提速,雀巢引领低碳新
- 今亮点!迪阿股份:当期确实有较大
- 每日消息!民生银行昆明分行声明:昆
- 三调图斑是什么意思(图斑是什么意
- 中国天楹:5月24日融资买入3498.68
- 葡萄酒酸度(关于葡萄酒酸度的简介)_
- 支付宝买的养老基金可以撤销吗?支
- 基金收益为负为什么还有分红 ?基
- 净值高的基金能买吗?基金净值越高
- 实时:德令哈构建四位一体“旅游+”
- 看点:2023年环湖赛举办时间和比赛
- 数字人民币可以买基金吗?数字人民
- 青藏铁路西格段提质改造工程现场见
- 当前快报:深化浙青产业协作座谈会在
- 青甘大环线生态旅游专场文艺演出举
- 基金跌几个点适合补仓?基金下跌补
- 环球短讯!昆明警方出动4700余警力
- 全球今头条!甘肃省气象部门加强雷
- 基金平仓和清仓的区别?基金清仓是
- 安全评价师挂靠风险 安全评价师挂
- 已持有份额变少是亏损吗?为何赎回
- 基金回调一般多长时间?基金回调会
- 货币基金单位净值为什么都是1?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