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序的微观中构建有序的宏观

发布时间:2023-06-16 09:01:54
来源:北京日报

《井中之城》是刘洋最新的科幻小说,凝聚了作者十余年创作生涯的智力精华与创作经验,处处透出“新”的气息。

纷杂迷局的背后是人性的拷问

阅读《井中之城》,每每让人产生“管中窥豹”的意味,待读罢全书,却发现我们其实是在管道的另外一端,倒好像是井底之蛙了。在一个物理学中微观的世界里,以一个社会中不起眼的个体——快递员的视角开启故事。读者随着主人公的视角,一步一步在这个世界中掘进。不同的是,此时此刻,我们是从井中向外面攀行的青蛙,井壁湿滑,没有方向,左右都是兜圈,向下则回到原点,唯有向上攀爬才能触及世界的真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书的二分之一以上的篇幅,都集中在了一场特殊的赌局。赌局是邀约制,每个参加者似乎都是一个派系的代理人。有些人全靠运气,有的人拉帮结派,最终的赢家则凭借慧眼和心智。赌局并不是平等的,设计者们有意让人们在无序中找到有序,如果寻到“取胜之匙”,胜出就理所应当。比“赌”的过程更重要的,则是隐匿在明面之下的世界运行的法则。电子,自旋,能级……不断递进的赌局将微观世界的诸多概念实体化之后映射到了宏观世界。如果说金钱是通行宏观世界的硬道理,而能量即是跃迁在微观世界中亘古不变的通行证。

在赌局中,还存在一个变数,就是主人公的妹妹。作为“魔神”的一员,妹妹在这个微观世界中享有极大的自由,而她的一切行为都似乎是在对抗乃至于破坏已有世界的规则,寻觅去往外界的方法。这是一种执念,又似乎是一种讽刺。最终,妹妹率先拿在这个世界中经过智斗、拼搏、出生入死得到的一切,去换取一个并不确定的未来,这种选择是否明智?我们无法确定。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对自由与未知的探求超越了困于井中世界的死滞,这种选择充满了生机。

非线性的人物成长与剧情推进

这部小说中,人物的成长也颇有特点。与传统做法不同,故事中没有一个显著的导师型人物,不存在三更传道的菩提祖师或是倾囊相授的重阳子。相反,每当面对危机与困难时,主角总会以“魔神转世”带来的顿悟解决问题。

这种解决方式在通常的故事中,颇有“机械降神”的意味。在故事写作中,这种安排通常不是上策,但本文却有非常大的不同。因为在这个故事中,最为洞晓一切、掌握一切的人就是主角本身。因此,这里不存在传统冒险故事主角的螺旋式上升结构,主人公是非线性成长的。换句话说,从一开始,主角就是井中之城的the one,世界的规则由他来制定,游戏也由他来通关。不论是前文提到的赌局,还是面对虚实交错的世界,恍若任何外物的刺激都与他无关。在“魔神转世”的加持下,主角似乎成了超然外物之人,他所需要面对的一切困境其实只是自我的迷幻与桎梏,只要加以认清和顿悟,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不同于通常的解密故事和悬疑小说,这是一部另类的、关乎智力的爽文。“魔神转世”不断复现着的轮回往复是主角最为关键的“法宝”,也是规则之外的“机械降神”。笔者甚至有理由怀疑“魔神”一词是否就是machine(机械)的谐音。通过另类的机械降神,作者刘洋一次次提醒着我们,问题不在于表面,亦不在于“井中”。

坚实的物理内核带来科幻的核心推动力

科幻的核心是“惊异感”,即设定中的世界与我们认知中的世界往往有较大的差异,然后造就各种“技术奇观”。刘洋无疑精准地做到了这一点。在《井中之城》中,他将宏大与微渺凝结为一体,从人们熟悉的都市生活开始,以普通快递员的视角揭开冰山一角,推向精妙的真相与科学巧思,再回归到真实与虚幻、世界与人的终极思考。

科幻内核的设计是否优秀,往往直接关系着科幻这一独特文学类型的成败。在核心科幻点的构思上,将孤零零的电子延展成一座城市这个想法,不免让人联想到刘慈欣作品中的宏原子概念(《球状闪电》)或是质子的二维展开(《三体》)。只不过刘洋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也更大胆、更激进。其实早在刘洋前几年的作品《蜂巢》中,就有过类似的惊人设想——当外部世界环境巨变,地球人类背井离乡,生存资源无法支撑时,人类选择将所有意识全部上载到一块碳板中,以意识的形态飞向无垠的宇宙,将人类打包成数字生命扔上飞船,实现了数字生命与飞船文明的合二为一。

科幻作为幻想文学的一类,最大的特点便是以科学为基础构建幻想世界。刘洋所拥有的凝聚态物理方向的专业知识,无疑就是他的幻想文学最坚实的科学基础。当其他作者在科学的体系中为自己的幻想苦苦寻找落脚点时,刘洋早已肆意地展翅翱翔。

再回到妹妹这一角色,她令笔者想到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的“不确定原理”。简单地讲,便是微观粒子无法承受观测行为本身的扰动,也因此人们无法对微观粒子进行精确的测量、定位等。“测不准原理”在这座电子组成的城市中,被具象化为“妹妹”这一微观世界里的自由精灵。没有人能够预知她的行为,似乎她一直是在凭借自己的自由意志而出现、消失,而且一直在对抗和嘲笑井中世界的一切,乃至于试图以宏观世界的法则解释微观的人们。(作者为科幻作家,大学教师)

标签:

AD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