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精准追“鲟”

发布时间:2023-06-29 15:15:16
来源:科星网


(相关资料图)

   3月25日,2023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在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举行。江面碧波荡漾,岸上搭建10多个大型临时鱼池,里面中华鲟来回游动。志愿者将活蹦乱跳的中华鲟放置在放流通道。一拉闸,“哗”的一声,一群中华鲟顺着通道欢快地游进长江。

当天,首批10万尾中华鲟放归长江。此次放流将持续至28日,累计将放流20万尾中华鲟,对天然水域中华鲟资源持续补充。“它们是三峡集团繁殖培育的子二代中华鲟。”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告诉记者,随着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等物种保护核心技术的突破,2009年世界上第一尾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子二代苗种孵化成功,标志着中华鲟终于摆脱濒临灭绝危境。

当前,三峡集团已累计向长江放流多种规格的中华鲟68次,总数超过500万尾。姜伟介绍,2016年科研人员曾在葛洲坝下自然产卵场发现野外中华鲟的产卵,通过DNA比对发现,其与此前人工放流的中华鲟亲缘关系一致。“目前,我们给接近性成熟的大规格中华鲟打上弹出式卫星标记,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标记跟踪技术之一。它们会在指定时间从中华鲟背鳍脱钩并弹射而出,浮出水面后将获取到的位置、温度和光照水平等数据传输到卫星系统中,科研人员用来评估中华鲟在我国分布情况。”姜伟说。

“通过近两年的放流监测,中华鲟的海域活动轨迹正在慢慢丰富。”姜伟表示,利用这些数据,科研团队可能会尝试在中华鲟活跃海域直接进行放流实验,用逐步积累起的科研数据回答中华鲟在海洋中的生存现状,并为下一步相关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张宇驰通讯员:胡帆 付鑫鑫

责编:一冰

标签:

AD
更多相关文章